近年來,泗水縣在未成年人保護“1443”工作模式基礎上,聚焦未成年人需求新變化,深入實施聯合國“護童成長”項目,以機制創新破題、以數字賦能增效、以專業服務提質,推動未保工作從“體系構建”向“精準賦能”迭代升級,構建“泉鄉有愛·合護未來”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新生態,為縣域未保工作提供了“泗水樣本”。泗水縣成功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相關經驗做法在全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現場會上推廣。
以機制創新破題 構建精準化關愛服務體系
“全維度”精準識別。通過大數據篩查與網格走訪相結合,將全縣14萬名未成年人劃分為紅、黃、藍、綠四色風險等級,精準識別紅、黃、藍三色重點關注未成年人4112名,實施“一人一檔”動態分類管理,實現未保工作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
“全鏈條”資源集成。創新“資源、需求、服務”三張清單模式,全方位建立專家、陣地、志愿者、政策、項目資源庫,高效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實現“困境兒童點單、未保中心派單、部門組織接單”常態化,顯著提升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可及性和便捷性。
“全周期”權益保障。構建“生活保障、學業輔導、心理健康、安全防護、賦能發展”五維服務矩陣,2024年新納入保障的116名困境兒童,累計獲得民政、衛健、教體、殘聯等部門及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275項,推動關愛服務由“碎片化救助”向“系統化保障”升級。
以數字賦能增效
打造智慧化未保服務矩陣
建立智能預警系統。建成全國首批縣域兒童保護智慧平臺“泉鄉智慧未?!?,開發“四色風險管理”預警系統,建立“發現報告-評估干預-跟蹤回訪-效果評估”救助保護聯動閉環機制,累計化解高風險個案173例。
搭建線上服務平臺。推出“泗水未保服務二維碼”,整合政策查詢、需求申報、發現報告等功能,實現“關愛服務 碼上開始”。兒童主任、未保社工及相關部門上傳走訪信息7100余條,解決未成年人訴求27件,為377名困境兒童實施精準服務。
創新網上督導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兒童主任、社工走訪頻次及服務成效,對連續兩周未走訪的高風險兒童自動預警,實現未保工作“云督導”,確?!安宦┮粦?、不少一人”,2024年開展線上督導13次,整改問題17個。
以專業服務提質
織密多元化社會協同網絡
孵化本土公益品牌。設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培育微公益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8家社會組織,打造“希望小屋”“微愛媽媽”“帶你看世界”等品牌項目。其中,“微愛媽媽”項目為2145名困境和留守兒童精準提供陪伴成長活動,經驗做法獲全國婦聯發文推廣、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引入專業力量賦能。成立由專家學者、律師、心理咨詢師、教育專家組成的未保專家委員會,組建專職未保社工隊伍和個案管理隊伍,開發全國首個“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培訓工具包”,組織開展個案管理、業務進階、心理健康、發現報告等各類培訓。
激活志愿隊伍活力。成立“泉鄉護童”志愿服務隊伍,全縣11個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1340名志愿者為未成年人開展服務活動。結合“青鳥計劃”有關工作,吸引300余名泗水籍大學生參與兒童服務站、體育游戲、雛鷹課堂等活動,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
以品牌升級領航
塑強特色化未保服務標識
從縣域實踐到全國示范。未?!?443”工作模式被民政部發文推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護童成長”項目推進會在泗水召開,全國30余個?。ㄊ小⒆灾螀^)組織考察團來泗水學習交流,成功創建首批“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
從分散服務到生態構建。持續加大保障力度,孤困兒童救助保障標準實現“二十連增”,深化構建“政府保護有力度、社會關愛有溫度、數字賦能有精度”的未保生態,相關工作經驗被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30余次。
從單向發力到全民參與。158個中心村設立兒童之家,全年開展活動1250場次,受益兒童及家長6.6萬人次,“泉鄉有愛·合護未來”泗水未保品牌深入人心,打造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大未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