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v3jd5">

<address id="v3jd5"></address>

      首頁
      >新聞動態

      2025

      03/28

      16:10:17

      瀏覽次數

      字體大小

      分享

      智慧地名賦能 暢通城鄉血脈——廣饒縣打造縣村直達二級配送體系新標桿

      作為山東省“鄉村著名 郵路暢通”試點單位,廣饒縣以地名標準化建設為基石,以智慧物流技術為引擎,率先構建縣村直達二級共配體系,走出一條“地名精準賦能、城鄉高效互聯”的創新發展之路。

      一、地名標準化筑基,織密城鄉配送“一張網”

      廣饒縣扎實開展“鄉村著名 郵路暢通”行動,縣民政局與交通、郵政部門聯合制定試點方案,推進地名治理與物流網絡建設深度融合。一是織密鄉村地名網。2024年,廣饒縣對縣內187個村513條村內道路進行命名,同時全域推進城鄉道路、郵政站點、農業產業園等地名及興趣點信息采集上圖,為打造縣村直達共配體系打好地名基礎。二是鋪設智慧地名郵路。在廣饒縣“鄉村著名 郵路暢通”示范基地,依托“驛網通”系統實現地名信息動態上圖,精準標注全縣 350個村級自提點、800余條城鄉道路坐標、3000個標準地名,讓每一條“無名小路”變身導航可溯的“智慧郵路”。三是創新“三統一”模式。通過縣級集中配送中心實現“統一倉儲、統一分揀、統一配送”,依托標準地名地址庫智能匹配配送路徑,快遞分揀準確率達99.9%,物流成本降低30%,真正實現“快遞進村不繞路、農貨出村不卡殼”。

      二、智慧化技術賦能,跑出快遞進村“加速度”

      廣饒縣將地名數據深度嵌入智慧物流體系,為無人物流配送提供地名導航,打造全省領先的智能化配送示范。一是無人車隊顯身手。12輛搭載高精地圖的無人送貨車,基于標準地名數據庫自動規劃最優線路,每車日均配送2500件貨物,40km/h安全時速覆蓋全縣3個鎮街60多個村居,“朝發午至”成為鄉村配送新常態。二是數字平臺強中樞。建成全國領先的自動化分揀中心(5萬件/小時)與大數據運營平臺,實時監控全縣快遞流量、車輛軌跡、簽收動態,讓“縣域物流脈搏”盡在掌握。實現村級快遞點每天2次定時配送,每日5萬件快遞隨到隨清,效率翻倍。三是末端服務“智體驗”。創新研發“樂安達”智能分單系統,基于標準地名地址庫打造智能分單系統,結合村級代收點營業時間自動避峰,實現快遞投遞最優路徑動態規劃,配送時效提升35%。同時,村民發單時,系統自動生成標準化地址,農產品上行寄遞耗時縮短至15分鐘/單。

      三、地名文化增值,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廣饒縣深挖地名文化價值,推動“鄉愁IP”與物流經濟雙向賦能。一是打造“地名好品”矩陣。依托“千乘大王紅”藏紅花、“顏徐草莓”“崔家河崖豆腐”等地名特色農特產品,構建“電商直播+標準地址+冷鏈配送”鏈條,2024年帶動鄉村電商交易額突破5億元,讓“土特產”乘著智慧物流快車走向全國。二是繪就“地名文旅圖”。挖掘廣饒孫子文化地名、紅色文化地名旅游資源,打造“跟著地名游廣饒”旅游路線,路線串聯孫子文化園、紅色劉集、孫武祠、封廟團支部舊址等10余個地名文化地標,年吸引研學游客超10萬人次,實現“物流通”與“文化興”同頻共振。三是培育“地名創客”  生態。創新 “地名文化 + 返鄉創業”模式,建設“廣饒地名創客空間”,吸引青年人才返鄉創業,依托地名 IP 開發文創產品。“大王齊筆”“廣饒肴驢肉”制作工藝等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碼頭葦編”在2024年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獲銅牌,地名文化現在已經成為吸引鄉村人才回流的“強磁場”。

      “汗水物流”到“智慧動脈”,從“城鄉阻隔”到“雙向奔赴”,廣饒縣正以地名標準化建設為支點,撬動縣域物流體系全面升級,讓更多群眾暢享“早上下單、下午收貨”的幸福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地名數字化動能!


                                                    (來源:中國地名)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