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語清風丨所貴一寸丹 可逾金石堅
一個人安身立命最珍貴的是什么?靠什么支撐脊梁、正道直行?明末愛國詩人張煌言在其所作《被執過故里》詩中說:“所貴一寸丹,可逾金石堅”,意思是說:為人最珍貴的是要有一身正氣,保持赤誠之心,這種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超越金石的硬度。
“一寸丹”是堅貞氣節,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境和壓力,始終不屈服、不退縮,信念堅定、矢志不渝。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為逼迫蘇武投降,匈奴就把蘇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給食物和水;后來,又把他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產了仔才能歸漢。蘇武靠掘取野鼠儲藏的果實生存,渴飲雪、饑吞氈,歷盡艱辛卻始終持節不屈。正是這種比金石還要堅硬的精神力量,使蘇武沒被困境擊倒,十九年后終回漢朝,在史冊上留下了一段丹心傳奇。
“一寸丹”是清廉操守,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誘惑和考驗,始終不動搖、不變色,恪守本分、堅守原則。明代邵寶總督漕運期間,彭城有一糧長貪贓枉法,被邵寶查處。這名糧長為開脫罪責,托人給邵寶送去黃金一千兩,請他高抬貴手,結果卻遭到邵寶一頓訓斥,百姓得知后稱他為“千金不受先生”。同代官員左英綸教育兒女要做到“五硬”:“丈夫遇權門須腳硬,在諫垣須口硬,入史局須手硬,拒賄賂贓錢須心硬,浸潤之譖須耳硬?!贝笠馐钦f:大丈夫在權貴門前不腿軟,任諫官要敢于直言,做史官要秉筆直書,拒受賄賂贓款要堅決,別人進讒言時絕不輕信。其中的“心硬”就是要求:在任何誘惑面前,都要守好自己的“一寸丹”。
“一寸丹”是擔當之勇,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挑戰和風險,始終不逃避、不推諉,敢作敢為、敢于負責。清代鄭板橋在濰縣任知縣時,山東大澇,濰縣尤甚,餓殍遍野。鄭板橋即令“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應先上報朝廷,他斷然拒絕:“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在民急、民難之際,鄭板橋沒有采用慣常的層層上報的方式,等待上級指示,而是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面對矛盾和風險,他不敷衍、不糾結,敢于挺身而出,敢于為民負責,如此為官可謂“一片丹心系民生”。
“一寸丹”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就是理想信念?!叭松缥?,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比绻麤]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沒有了精神支柱,就會患“軟骨病”,經不住困難、錢財、風險的考驗。而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為官從政的“主心骨”,就能把穩人生的航向,堅守住風骨氣節、保持住清廉本色、扛得住為民之責,時時處處能展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鐵血丹心”。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