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記者問丨訪視照料、就醫陪護……山東服務類社會救助覆蓋33.4萬人

發布日期:2025-03-18 17:02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字號:

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民政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健全困難群眾救助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青年報記者:

請問,除了資金救助之外,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特殊需求,山東在服務類社會救助方面還有哪些嘗試?下一步有什么規劃?

于建波:服務類社會救助有別于傳統的現金救助,是以服務的形式對困難群眾實施救助,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更能體現社會救助的溫度。比如,為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難老人提供看護照料、就醫陪護、助餐助浴等服務,有助于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為低保家庭里的重病重殘人員提供專業的照料護理服務,有利于解放這些家庭的勞動力,促進家庭自我發展;為弱勢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有助于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融入社會。

近年來,省民政部門將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作為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省級層面連續三年投入3200萬元開展“情暖夕陽”項目,資助失能低保老年人入住機構或提供居家服務,惠及5.6萬失能低保老人。同時,指導基層積極創新實踐,成功打造了青島“小桔燈”困難群眾心理救助,以及榮成“海螺姑娘”、肥城“桃仙子”分散特困人員照護等一批全國知名的服務品牌。特別是去年9月,省民政廳等14個部門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指導意見》,將各地成熟經驗上升為制度規范,為服務類社會救助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4年底,全省16個市、136個縣(市、區)已全面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有針對性地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低收入人口提供訪視照料、就醫陪護、助餐助浴、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多樣化服務,覆蓋了33.4萬人,同比增長13.2%,初步構建起了“物質+服務”的多維救助體系。下一步,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山東服務類社會救助健康發展。一是在資源統籌方面。主動銜接養老、助殘、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務政策,融合結對幫扶、鄰里互助等社會支持網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專業化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統籌運用各方資源,形成整體合力。二是在協同聯動方面。完善需求、供給兩張清單,建立需求轉介制度,推動個案精準轉介至社工機構或社會組織,開展專業化服務;強化民政、衛健、教育、人社等職能部門聯動,構建服務網絡,實施綜合幫扶。同步建設省級信息平臺,實現救助需求與政策、項目、志愿資源的精準對接。三是在實施路徑方面。堅持穩妥推進,立足“保基本、可持續”。在對象范圍上,優先滿足低保、特困人員中失能老人、未成年人、重殘重病等群體的迫切需求;在服務內容上,重點圍繞對困難群眾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的服務需求,例如助餐、助浴、助醫、心理疏導等,確保政策實施與地方實際能力相匹配,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新社記者:

兒童關愛服務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請問,山東針對社會孤困兒童的助學助康,有什么創新性的舉措?

張孟強:孤困兒童主要包括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重點困境兒童等,目前全省共有6萬名孤困兒童。對于這些特殊困難兒童,首先將其納入救助范圍,保障好基本生活,同時積極做好助學助康等工作,更好地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助學方面,在全面落實國家“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照孤兒保障標準納入資助范圍,符合條件的兒童成年后仍在全日制大中專院校就讀的,除繼續領取基本生活費外,再發放每人每學年1萬元助學金。目前,全省共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3939人。此外,有條件的市積極拓展范圍,濟南、淄博、濰坊等11市,積極發揮財政和慈善等資金作用,將重點困境兒童納入助學范圍,為900余名兒童發放助學金,濰坊市保障標準最高為每人每學年1萬元。2024年,全省面向孤困兒童開展了以“六個一”為主題的助學關愛活動,即通過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會”“紅色主題教育實踐”“優秀學生事跡分享活動”“愛心升學禮”“愛心通訊錄”“心理沙龍”等系列活動,讓更多孤困兒童感受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助康方面,持續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為0-18周歲和年滿18周歲后仍在校就讀的孤兒提供健康體檢、手術治療和康復矯治等服務。項目實施以來,近1.5萬例病患孤兒獲得資助,共投入資金1.07億元。此外,山東已連續3年實施“護佑健康”項目,省慈善總會籌集資金2000萬元,主要為符合條件的孤困兒童購買大病保險和意外傷害險,最高理賠8萬元,2022年8月實施以來,共計理賠276人次、保險金82.54萬元。其中,為8名罹患重大疾病的兒童每人一次性理賠8萬元。

今年,省政府將“實施孤困兒童助學助康項目”列入20項重點民生實事,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孤困兒童的關心關愛。民政部門將以更實的舉措、更優的服務,用心用情用力呵護孤困兒童健康成長。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記者:

我想問一下省殘聯,能否介紹一下,山東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和殘疾人就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規劃?

沈曉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殘聯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完善全省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等一系列為民實事,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方面,實現“應救盡救”。殘疾兒童是殘疾人中最有康復潛力和康復價值的群體。山東堅持把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特別是2018年以來,在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山東省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評估標準》等系列配套政策,在全國率先健全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體系,在國家要求的0-6歲救助基礎上擴大到17歲,取消對兒童家庭經濟條件和戶籍地的限制,在政策層面實現救助全覆蓋。山東出臺全國首部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山東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將殘疾兒童“免費救助”“康教融合”等寫入條例,強化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法治保障。山東積極推動670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范提升建設,實施康復專業技術人員規范化培訓,提升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山東連續7年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康復救助殘疾兒童27.1萬人次,救助總量持續位居全國首位。山東已累計免費為6700余名聽障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為8500余名肢殘兒童實施矯治手術,為350余名唇腭裂兒童實施修復矯正手術,幫助他們改善功能,融入社會生活。今年,省殘聯將進一步修訂完善現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體系,提升康復救助服務水平,促進康復救助工作提質增效,為不少于4萬名殘疾兒童提供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等康復救助服務。

在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殘疾人就業途徑進一步拓寬。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殘疾人來說,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除了生活保障,更意味著自尊、自信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省殘聯認真落實《山東省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積極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創設“幫富”“幫扶”殘疾人公益性崗位,實施“共享陽光·殘疾人就業創業工程”,開展“走訪拓崗促就業”行動,打造“殘疾人文創就業創業行動”、殘疾人“社區微業”等新的就業渠道,助力殘疾人好就業、就好業?!笆奈濉币詠?,全省完成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15.2萬人次,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全省城鄉殘疾人新增就業16.9萬人。今年,省殘聯將推動實施新一輪促進殘疾人就業行動,促進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現全省城鎮殘疾人新增就業不少于5000人,農村殘疾人新增就業不少于2萬人,讓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打印此頁】 【關閉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