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難題的菏澤答案
老年助餐服務既是牽動億萬家庭的家事,更是關乎國之大者的大事。近年來,菏澤市民政局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圍繞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難題,積極探索老年助餐可持續發展路徑,打造“慈善暖菏餐”品牌,守護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凝聚合力,推動老年助餐破題起步
2024年,菏澤市民政局黨組將老年助餐工作列入“頭號工程”,組織召開調研座談會、推進會8次,摸清底數和實情,并于2024年8月在成武縣召開全市助老食堂建設推進現場會,推動老年助餐破題起步;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印發《助老食堂建設指導意見》,從服務內容、考核評估、補貼辦法、職責分工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確食堂選址、分類、管理規范、補貼標準以及鎮街、村居和部門相關責任;聯合11個部門下發《關于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方案》,明確部門職責,合力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為發展助老食堂提供工作標尺、明確方向。
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助餐供給路徑
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資源整合,因地制宜指導成武縣探索出五種助老食堂建設模式,靈活解決城鄉老年人的就餐難題。
“幸福院+助老食堂”模式——成武縣依托農村幸福院原有餐廳、廚房,改建助老食堂87處,既有效解決幸福院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又降低了食堂建設成本。
“黨群服務中心+助老食堂”模式——成武縣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改建助老食堂32處,發揮黨建引領優勢,配備由村(社區)干部、志愿者、公益崗人員等組成的專兼職服務隊伍協助運營,并定期組織觀影、健身、演出等文娛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村級飯店+助老食堂”模式——成武縣依托村級飯店,綜合考量就餐人數、老年人需求等,打造村級飯店助老食堂26處。
“共富工坊+助老食堂”模式——成武縣推動“共富工坊”與助老食堂一體建設或毗鄰建設,建成“共富工坊+助老食堂”23處。老年人在“共富工坊”從事簡易手工工作,完成工作后可直接去助老食堂就餐;工坊的部分集體收入留作食堂運營儲備金。這一做法實現了老年人增收、共富工坊降本、助老食堂盈利三贏局面。
“閑置學校+助老食堂”模式——成武縣利用閑置學校、幼兒園,打造村級“養老驛站”8處,拓展就餐功能,實現閑置資源再利用。
精準定位,打造“慈善暖菏餐”品牌
為使老年助餐設施更精準地服務于最困難、最急需的老年人,菏澤市民政局經過多輪次調研論證,確定打造“慈善暖菏餐”老年助餐服務品牌,為因病住院的特殊群體老年人送餐配餐,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老年人身邊。這一服務品牌堅持公益定位,從縣級慈善資金、福彩公益金中支出資金,依托臨近縣區重點醫院的便民助老食堂,對縣域內低保、特困供養、低保邊緣家庭人員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烈屬等人群中的60歲以上人員在住院期間免費送餐,對陪護人員送餐收取成本費。與此同時,不斷優化送餐流程,加強運營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運營管理制度與監督檢查制度。目前,成武縣、曹縣兩個試點地區累計送餐7000余人次。
靈活助餐,確保助餐服務持續運營
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指導各縣區加強政策扶持,統籌利用資源,實施靈活的運營模式,推動助老食堂落地生根。
在服務內容方面,指導助老食堂在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將民政兜底保障對象納入服務范圍,提供優惠政策。如魯西新區4處助老食堂,為老年人及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優惠助餐服務,60—79歲老人每餐補貼2元,80歲及以上老人每餐補貼3元,孤兒免費就餐,困境兒童每餐補貼3元,殘疾人分級分類每餐補貼2—3元,對普通消費者提供12元—20元不同檔次的午餐并提供外賣服務;成武縣孫寺鎮劉王莊社區助老食堂創新開設“餐前小課堂”,為老人們講授養生保健知識,并組織志愿者免費為老人理發、量血壓、測血糖,讓老人們胃暖心更暖。
在經營模式方面,指導助餐服務與民政業務融合發展,拓寬助餐渠道,降成本增收入,確保助餐服務可持續。如成武縣九女集鎮呂莊村支持助老食堂承接紅白事餐飲服務,推出低價桌餐、大鍋菜等,助力移風易俗;成武縣汶上集鎮便民大食堂為老年人分配“一分田”,種植的蔬菜小部分用于食堂食材,大部分對外售賣,既提高老年人收入,又降低食堂采購成本。
在吸引支持力量方面,注重發揮慈善和社會組織力量,引導公益慈善組織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如動員愛心企業和個人向巨野縣柳林鎮、東明縣陸圈鎮捐贈,助力老年食堂發展;成武縣文亭街道古城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網格員等,為社區33戶孤寡病殘居民提供送餐助餐服務。
老年助餐服務承載的是煙火日常,傳遞的是民生溫度。菏澤市民政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就近便利、可持續發展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讓老年人的晚年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