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 | 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

發布日期:2025-03-10 09:0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字號:


  受訪者: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杜海峰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馮鴻昌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家家靚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莉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意關切,回應民生訴求。梳理其中有新意、有溫度的惠民政策,一份“民生清單”躍然眼前,勾勒出一幅幅與你我密切相關的民生圖景。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來自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代表委員們深入廠礦車間、街道社區、山鄉村寨,察民情、聽民聲,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獻策。如何將“民生清單”落到實處,把溫暖送到百姓心間,讓我們聽聽代表委員們怎么說。

  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

  記者: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傳遞出以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的鮮明信號。請結合您的履職經歷談一談,您最關心的是哪些民生問題?

  杜海峰: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能夠以自己的提案推動增進民生福祉,我覺得很幸福。在履職過程中,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建言資政:一是目前政策制度沒有覆蓋基層群眾所盼的內容;二是現有政策制度在基層執行落實中存在的問題;三是社會發展領域的一些前瞻性問題。具體來講,結合我自己的研究,我最關心的問題是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縣域居民家庭(主要是農村居民家庭)幼有所育、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等核心生計問題以及鄉村基層治理。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西部縣域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我今年提交的提案基本都是關于基層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以及基層治理和建設。

  馮鴻昌:作為一線員工的代表、曾多年在基層工作的碼頭工人,我非常關注產業工人隊伍的民生保障。產業工人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相關方面的民生保障至關重要。我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支持,讓產業工人沒有后顧之憂。近幾年,我深刻感受到,無論是對民生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督查,還是對涉及相關資金使用的監管,相關部門都在致力于確保每一項惠及產業工人的舉措實實在在落地,切實保障工人權益。

  于莉: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行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使我進一步感受到國家的重視,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作為一名在家政物業服務一線工作的人大代表,我要用實際行動履好職、盡好責,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辦更多實事。我關注的是在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方面加大政策供給,建議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等等。

  構建全周期人才培養體系,增加技能人才供給

  記者: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請從各自領域談一談如何夯實這一民生之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于莉:家政服務業是重要的民生行業,隨著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家政服務需求持續釋放。特別是養老、育幼等領域的家政服務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家政服務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細分,消費者對家政服務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盡管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數量眾多,但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短缺問題突出。建議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馮鴻昌: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面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能,才能提高業務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結合我所在的航運領域,建議結合港口特性構建全周期人才培養體系,分層分類開展數字化業務培訓,如針對崗位特點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培訓等,建立數字化人才梯隊。職校要動態調整專業課程,增加5G通信、無人駕駛技術等相關課程,讓教學內容貼近前沿科技。

  杜海峰: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也對縣域教育提出了挑戰。這突出體現在人工智能師資力量薄弱,對現有教師的培訓不足等問題。我建議開展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培訓,根據教師的不同學科背景和教學需求,設計人工智能素養提升培訓課程,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幫助教師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建立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長效機制,形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

  從基層中來,到基層中去

  記者:在傾聽民聲的過程中,您有哪些深刻的體會感悟?

  馮鴻昌:一線工友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創造力,我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都來自他們,他們是推動企業發展和行業進步的根本力量。履職以來,我先后組織了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等相關課題的調研,圍繞特殊工種認定、技能競賽與薪酬掛鉤等問題深入研究,收集一線工友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與工友們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看到他們通過學習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取得進步和成績,我也感到由衷的喜悅和自豪。

  杜海峰:政協委員履職是一個系統工作,既要完成學習、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開展專項監督等“規定”動作,還要輔之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和調研等“自選”動作。由于我自己就從事社會科學相關研究,因此,我和我的團隊成員每個月都要和基層工作者交流溝通,或帶隊去現場調研,或通過電話了解情況。最深刻的感悟就是,很多有價值的提案線索就來源于基層,而解決問題的對策其實也在那里。當然,基于專業的思考和判斷也不能缺失。

  于莉:履職以來,我先后到福建、浙江以及河南等地,進工廠學校,走社區鄉村,與家政員工、同行專家、培訓學員等面對面交流。體會最深的是三個字——“在路上”,當看到培訓學員自信嫻熟的手法、農村群眾就業增收的笑臉,那一刻的幸福感、充實感、滿足感特別強烈,感覺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打印此頁】 【關閉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