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樂享晚年
“自從安裝了這個一鍵呼叫智能設備,我心里踏實多了?!鄙綎|省濱州市鄒平市好生街道東董村村民徐思霞說,當地民政部門為她配備智能互動終端、SOS一鍵呼叫警報器等設施,讓常年臥床的她有了好幫手。
“十四五”期間,濱州市民政局依托濱州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以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建設為契機,對全市7個縣(市、區)的60周歲以上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樂享晚年。
濱州市常住人口390余萬人,老年人口占比達26.4%,適老化改造任務繁重。
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紅介紹,為擴大政策受益面,濱州多措并舉強化適老環境建設,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投入資金4433.6萬元,完成改造1.6萬戶。
適老化改造用心用情用力,充分滿足老年人自主選擇和個性化需求
洗澡有扶手支撐,日常起居有輔具助力……近年來,鄒平市民政局以適老化改造為抓手,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打造老年宜居環境。
李孔峰是鄒平市韓店鎮劉楷村村民,身體行動不便,對適老化改造需求較高,適老化專業團隊上門調研后,確定了適老化改造具體內容,進行了門口高差處理、安裝了臺階扶手、進行了廚房臺面改造,給老人帶來了極大便利。
黃山街道韓家村的成學山已82歲高齡,和老伴相依相伴。老人腿腳不好,行走要依賴老伴攙扶,隨著身體各項機能弱化,如廁洗浴等生活小事都有困難,經過適老化改造,老人家里衛生間安裝了扶手,增強了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75歲老人田德曾也享受了適老化改造帶來的便利,田德曾家住魏橋鎮田李靳村,因肢體殘疾,老人做飯一直困難重重,適老化改造之后,田德曾家原本狹窄擁擠的灶臺旁有了嶄新的不銹鋼廚房操作臺,還安裝了餐具收納柜,廚房干凈整潔,老人日常炒菜做飯方便了許多。
居家適老化改造過程中,鄒平市民政局充分滿足老年人自主選擇和個性化需求,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質。適老化改造秉持“事前宣傳溝通到位、事中評估協調到位、事后跟蹤回訪到位”三大原則,從室內行走便利、如廁洗澡安全、廚房操作方便、居家環境改善、智能安全監護、輔助器具適配等方面入手進行全方位改造,按照“一戶一策”標準確定改造方案,最大限度確保改造項目符合老年人實際需要。
例如,在適老化改造中,尤其注重老年人通行便利性,盡量減少跨階梯、跨高門檻等限制動作,使老年人能夠方便出入不同區域,既降低了老年人日常起居中的風險,也提升了老年人的居住質量。
濱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為老年人講解防詐騙知識。(濱州市民政局供圖)
孝善食堂和幸福院夯實“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臨近農歷新年,濱州市博興縣陳戶鎮橋子村的孝善食堂內,40多位老人歡聚一堂,一邊吃著午飯,一邊欣賞戲曲節目。
與大多數老人不同,吃完午飯,85歲的高秀美攙扶著88歲的高悅英,一起走到與孝善食堂相連而建的村幸福院,二人均長期居住于此。高秀美和高悅英都是村里的獨居老人,孩子們因各種原因無法在身邊照顧,2017年村里幸福院建起來后,她們就搬到這里來居住。
橋子村現有住戶382戶、人口1105人,村里60歲以上老年人有288人,80歲以上老年人有52人。2017年,為幫扶照顧村里的獨居老人,當地在村委會大院里建起了有20間屋子的幸福院,目前主要接收村里8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已有7名老人長期居住于此,短期前來居住的加起來有20多人。
“我們給老人們配備了相應的家具、洗漱用品,房間里安裝有床、衣柜、風扇、空調,冬天還有地暖。每位老人每年的生活費用是4000元,主要保障水電暖和日常生活消耗用品。80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到村里的孝善食堂就餐。”橋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子宣介紹。
高悅英老人因病導致視力模糊,原來在家獨居的時候缺人照顧,生活很不方便。住進幸福院后,她和高秀美成了鄰居,老姐妹平日里相互扶持,生活上有了伴兒。村里還安排專門的公益崗工作人員,幫老人打掃衛生和照顧日常生活起居,讓遠在外地的子女們放了心。
“在這里住比在家里方便,我看不清東西,平時走路做飯都費勁兒,有了村里和老姐妹的照顧,幫我曬被子、拿飯菜,領著我遛彎兒,老好了!”高悅英老人說。
孝善食堂旁邊是休息室和文體活動室,有電視、廣播、圖書、雜志,還有棋牌、象棋、乒乓球等,豐富了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開始也沒想著來這兒住,村里動員我來住一段時間試試,確實比在家里舒心。上了年紀,孩子不在身邊,就怕單著,這里和老姐妹一起,相互照顧,平時也有個說話的人,吃飯也不用自己做了,就光想著每天怎么玩玩就行了?!备咝忝览先诵χf。
為了讓老人們感受到黨和社會的關愛,橋子村定期組織老年人開展娛樂活動,一個月至少一次,逢年過節還會組織文藝演出、包粽子、發月餅、吃團圓飯,免費理發、免費拍照等活動,老人們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養老不遠親、不出村、不離鄉的原居安養“無棣模式”不斷發展
無棣縣常南村幸福院的付殿秀老人,兒子與兒媳常年從事長途貨車運輸,原來每完成一趟運輸后都要趕回家看望母親。自從付殿秀入住幸福院后,兒子與兒媳隔三差五打電話問候一下,在外忙著工作也放心了。
近年來,無棣縣立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把養老服務工作作為“民生要事”擺在突出位置,樹牢全局觀念、改革思維,積極探索推進農村“銀齡守望”行動,構建黨委政府引導、村居集體管理、老人自愿互助、社會家庭參與的“四位一體”服務模式,實現農村老年人不遠親、不出村、不離鄉原居安養,蹚出了一條農村互助養老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無棣縣以優先保障本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及獨居、留守、高齡等老年人為重點,在保持“私人定制”式適老化改造、上門照護服務、分類探訪關愛等政策不變的基礎上,通過“集中吃住、集體互助、集聚管護”的養老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照護難等問題,同時組織開展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和健身運動,讓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分布于全縣各村的幸福院經常開展各類觀摩學習、宣傳推薦、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等活動,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參與農村養老工作,為幸福院提供公益理發、做飯、文娛活動,也為幸福院帶來愛心錢款和物資。據統計,2024年以來,在各個幸福院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達120場次,社會及個人捐贈財物折合人民幣超80萬元,有力推動了養老不遠親、不出村、不離鄉的原居安養“無棣模式”不斷發展,實現社會贊同和老人受益互促共進。
近年來,在深入調研“哪些老年人有需求,老年人需求有哪些”的基礎上,濱州市按照“統一精準評估、統一清單改造、統一系統配送”的標準,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改造和產品配送。
在實施“精準化”評估中,濱州市選定12家機構對全市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摸查分類,精準定位需求;采取“清單化”改造,設立嵌入式居家改造體驗館,選定10余家企業,按每戶不超3000元的標準提供六大類22項居家改造項目;開展“系統化”配送,率先成立山東省首家養老物資配送中心,構建四級適老產品配送和租賃體系,納入長護險報銷,通過租賃回收等方式,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濱州市將不斷深化老齡體制機制改革,加強老年人關愛幫扶,強化老年人權益保障,讓老年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亨波說。